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9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林业   562篇
农学   406篇
基础科学   257篇
  489篇
综合类   956篇
农作物   193篇
水产渔业   95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134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小麦茎秆断裂强度相关性状QTL的连锁和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茎秆断裂强度与倒伏特性关系密切,并对产量有很大影响。本研究旨在解析茎秆断裂强度的遗传机制,开发与该性状紧密连锁/关联的分子标记。利用山农01-35′藁城9411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含173个F8:9株系)和由205个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借助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T芯片及传统分子标记技术,在2个环境中对两群体的茎秆断裂强度相关性状进行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利用已构建的高密度连锁图谱,在4B染色体的TDURUM_CONTIG63670_287–IACX557和EX_C101685–RAC875_C27536等区段上,检测到9个控制小麦茎秆断裂强度、株高、茎秆第2节间充实度、茎秆第2节壁厚相关性状的加性QTL,可解释表型变异9.40%~36.30%。同时,利用包含24 355个SNP位点的复合遗传图谱,在自然群体中检测到37个与茎秆断裂强度相关性状(P0.0001)的标记,分别位于1A、1B、2B、2D、3A、3B、4A、4B、5A、5B、5D、6B、7A、7B和7D染色体,可解释表型变异7.76%~36.36%。在4B染色体上,以连锁分析检测到控制茎秆断裂强度的RAC875_C27536与关联分析检测到的Tdurum_contig4974_355标记,在复合遗传图谱上的距离为6.7 cM,说明该区段存在控制小麦茎秆断裂强度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根系抗拉特性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关联性,以期充实根系固土力学特性研究以及提供矿区生态恢复和植物保护的理论支持。[方法] 以神东矿区广泛分布的多年生灌木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利用TY8000伺服式强力机,研究1~4 mm径级直根段、含侧根分支处根段抗拉材料的力学特性并测定各径级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研究根系材料力学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联性。[结果] ①随着根系直径增加,黑沙蒿直根段、含侧根分支处根段抗拉力增加,而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减小,且抗拉力、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都与根系直径呈幂函数关系。②直根段、含侧根分支处根段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平均化学成分含量为:半纤维素(31.69%,32.18%) > 木质素(28.42%,25.30%) > 纤维素(15.50%,15.35%)。③随着根系直径增加,直根段纤维素含量减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增加,而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纤维素含量减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无变化。④直根段抗拉强度、杨氏模量与纤维素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半纤维素、木质素极显著负相关(p<0.01)。含侧根分支处根段抗拉强度、杨氏模量与纤维素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半纤维素、木质素无相关性。[结论] 黑沙蒿根系抗拉特性与化学成分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且纤维素是影响灌木根系材料力学特性的主要化学组分。  相似文献   
33.
以蛋清蛋白为原料,制备热诱导制取不可逆性凝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三聚磷酸钠(X1)、瓜尔胶(X2)、酪蛋白酸钠(X3)对蛋清蛋白热诱导不可逆性凝胶性质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X12,X22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X32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最佳配比为三聚磷酸钠质量分数0.100%,瓜尔胶质量分数0.100%,酪蛋白酸钠质量分数0.250%,此时蛋清蛋白凝胶强度预测值为550 g/cm2,实际值为542 g/cm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可信度强,具有很好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4.
采用抑菌圈法,对10种杀细菌剂在火龙果茎腐病病原上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53.8%氢氧化铜水分散颗粒剂(杜邦TM)、45%代森铵水剂、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对火龙果茎腐病病原均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45%代森铵水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达到78.88%和71.42%,其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2.380 2.477x,y=2.896 1.146x,EC50分别为0.4929,0.0240。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效果次之,抑制率达到66.67%,直线回归方程为y=1.020 1.040x,EC50值为2.5686。这3种药剂可作为火龙果茎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利用木材动态压缩加载试验研究热磨机研磨解离破碎阶段木材原料受动态压缩载荷的动力学特性,并研究应变率、加载方向对木材原料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旨在深化木材原料研磨解离机制的研究,为热磨法纤维分离设备及磨片的齿形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 Hopkinson 杆试验装置对含水率为12.65%、密度为0.50 g·cm -3的桦木试件进行应变率约为400,800,1200 s -1,加载方向为径向、弦向和轴向的动态压缩试验,获得桦木在不同应变率及方向上动态压缩加载的解离特征、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及相应的力学特性。【结果】对比分析各组试验后试件的破坏形态发现:1)当应变率约为400 s -1时,径向、弦向和轴向加载的试件主要发生塑性变形;2)当应变率约为800 s -1时,径向加载试件被解离成几大块,并且有一些“火柴棍”状的小试件从大试件上剥离;弦向加载试件沿加载方向上产生更大的塑性变形,并且在试件上、下两端处沿加载方向产生贯穿性裂纹,试件被解离成三大块;轴向加载试件受载面边缘处的纤维大量产生压溃现象,在加载面上产生贯穿性裂纹且有片状小试件从大试件上剥离;3)当应变率约为1200 s -1时,径向加载试件被解离成大量“火柴棍”状的小试件,并且小试件的尺寸明显小于应变率为800 s -1时;弦向加载试件沿加载方向上产生的塑性变形与应变率为800 s -1时相当,但是试件上端处被解离成许多片状的小试件,并且沿加载方向试件上产生了数条贯穿整个试件的大裂纹;轴向加载试件被解离成大量短粗状的小试件,并且小试件上带有明显的褶皱。对比分析各组试验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发现:1)动态压缩加载条件下桦木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由屈服点应变分为弹性阶段和屈服后弱线性强化阶段2部分;2)桦木沿径向加载应变率约为400,800,1200 s -1时,其屈服强度和韧性模量分别为4.56,10.49,14.22 MPa 和2.88,8.32,20.70 kJ·cm -3,应变率从400 s -1增加到1200 s -1时,屈服强度和韧性模量分别增加了2.11和6.19倍;3)桦木沿弦向加载应变率约为400,800,1200 s -1时,其屈服强度和韧性模量分别为5.87,7.90,9.65 MPa 和2.53,7.41,12.92 kJ·cm -3,应变率从400 s -1增加到1200 s -1时,其屈服强度和韧性模量分别增加了0.64和4.10倍;4)桦木沿轴向加载应变率约为400,800,1200 s -1时,其屈服强度分别为22.90,71.41,96.37 MPa 和18.79,67.74,114.32 kJ·cm -3,应变率从400 s -1增加到1200 s -1时,其屈服强度和韧性模量分别增加了3.21和5.08倍。【结论】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桦木的解离程度加大,径向加载最易解离,轴向加载最难解离;桦木的动态压缩屈服强度、动态压缩韧性模量具有很强的应变率敏感性,是一种应变率敏感材料。  相似文献   
36.
对灰铸铁的研究现状和生产中的一些新技术做了评述。重点介绍了高强度薄壁灰铸铁的生产现状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先进的制造手段在灰铸铁生产中应用所取得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37.
高寒草甸斑块的根-土复合体对局部水土流失过程具有调控作用,为研究其特征及抗侵蚀效应,本研究选取三江源区达日县境内典型中度退化草甸的植被斑块为研究对象,调查草甸斑块中心与边缘植物群落特征,测定斑块边缘0~10 cm土层和斑块中心0~20 cm土层的容重、含水率、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并开展单根拉伸和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受优势种矮嵩草的分布影响,地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斑块中心,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斑块中心区域土壤抗剪强度、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斑块边缘区域土壤粘聚力,抗剪强度明显高于斑块中心区域,草甸斑块植物根系是土壤抗剪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草甸斑块根-土复合体能明显增加退化草甸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高寒草甸根系固土功能及水土流失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茎段遗传转化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肃主栽品种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转化条件(菌液浓度、感染时间、预培养及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选择压和培养基对抗性出芽的影响,初步建立了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和“台湾红皮”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了转化植株。卡那霉素生根筛选和PCR鉴定结果表明,再生的转化植株假阳性率比较高,要获得预期的转基因植株群体需加大遗传转化工作中转基因植株的数量。  相似文献   
39.
The existence of ettringite in sulphoaluminate cement hardened paste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pole-like crystal,which causes unfavorable effect on the cement.In this paper the strength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sulphoaluminate cement containing ultra-fine CaCO_3 weze discussed.Experime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ngth of sulphoaluminate cement was obviously improved by adding 3% of ultra-fine CaCO_3.After curing for 28d,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ement paste and mortar is 100.6MPa and 94.1MPa respectively,and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the mortar reached 12.5MPa.SEM study on hardened paste of sulphoaluminate cement containing ultra-fine CaCO_3 showed that its structure was dense and homogeneous,there was hardly any massive crystall detected.  相似文献   
40.
The solution of polarization field strength in ellipsoid and a homogeneous dielectric in condition of a constant external field is obtained with strict derivation and ellipsoidal coordinate. The conclusion that some textbooks given: the direction of polarization field strength with the direction of external field holds strict anti-parallel must be supplemented with additive certain conditions, otherwise it will not be correct. By means of the latticework and the step change calculation, the angle value of polarization vector with the external field is calculated and the changing situation about the angle value with the change of three half axes of ellipsoid is analys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